营商环境突破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持续增长的背后……

8月7日,陕西日报以《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持续增长的背后……》为题,报道了西安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为引领,采取有力举措取得的显著成果。

“公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级主管部门的帮助和支持。在公司科创板上市过程中,西安市市场监管局指导我们进行知识产权合规分析,并协助公司引入专业第三方机构,系统梳理知识产权状况和上市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帮助公司顺利通过上市审核。”7月28日,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技术中心副主任张高鹏说,“在市场监管等部门帮助下,公司通过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定。”

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下属国有控股企业,是我国精细化工领域贵金属催化材料与催化技术的龙头企业。近3年,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累计投入1.4亿元,提升技术实力,优化产品性能,积累了多项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发展,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截至目前,该公司共获授权发明专利127件,并先后被认定为陕西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陕西省专利导航服务基地等。

今年以来,西安市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为引领,以落实省、市知识产权年度工作任务为抓手,以知识产权促进经济发展为主线,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西安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发挥市区(县)两级知识产权议事协调机构办公室作用,抓好《西安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22—2025年)》落实,制定并印发《2023年度西安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推进计划》《西安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督导检查办法》,通过建立“月报送、季督导、年考核”工作推动机制,引导示范城市建设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确保示范城市工作全域推进、上下联动、取得实效。

今年以来,西安市市场监管局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创新发展奖补政策兑现工作,兑现中国专利奖、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知识产权公益服务、高等学校知识产权教育补助共4类91个项目,落实奖补资金952.8万元,激励经营主体创新创造;举办2023年西安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暨第二届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西安分赛,来自全市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创新主体的117个项目参赛,32个优秀项目进入复赛。

日前,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公布,西安市19个项目获奖,其中获金奖数量实现突破。截至目前,西安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63.22件,同比增长24.6%;高价值发明专利总量2.76万件,占全省91.2%,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1.22件,是全国均值的2.26倍。

在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方面,西安市市场监管局依托中央、省上专利转化专项计划,推荐6大类76个项目申报2023年省级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并启动2023年西安市专利转化计划项目组织申报工作;引导区、县、开发区积极开展西安知识产权运营转化系列对接活动,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融合;举办知识产权系列专题培训,精准帮扶创新主体;联合省知识产权局举办陕西省重卡及乘用车(新能源)产业专利导航成果发布会,举办丝路慧谷产业园秦创原IP示范园区授牌仪式暨项目启动大会等活动,强化产业专利导航成果运用,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此次能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离不开市场监管部门多年来的帮助和指导。市场监管部门给我们转发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鼓励中小企业申报全球奖的通知,并安排专人指导我们进行申报。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认真为我们解读这项奖项发起的背景、宗旨以及申报条件。在他们的指导帮助下,我们认真准备并递交了申报材料,没想到一举获得大奖。”西安可视可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知识产权负责人王嘉雯说。前不久,西安可视可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从全球58个国家的548份申请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二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

西安可视可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西安曲江新区一家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自创立之初,该公司就建立了较为全面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将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的核心产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西安市市场监管局曲江新区分局通过监管指导、资源支持、定期走访、专人对接等举措,回应企业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为企业发展量身定制阶段性知识产权服务。

为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精准回应创新主体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西安市市场监管局修订出台《西安市知识产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启动2023年知识产权公益特派员服务,征集需求企业270余家,选派103名公益特派员开展企业“一对一帮扶”和集中托管服务;精心策划实施“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专利精准管理”“入校对接”“入园惠企”等活动,以知识产权高质量服务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下一步,西安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高标准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强化高校院所、企业、服务机构“三方联动”,深化政校企合作交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持续开展“秦创原·西安知识产权运营转化”系列对接活动,促进专利技术成果就地转移转化;持续开展知识产权公益服务,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