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政风热线丨加快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加强“山寨”商标、商标抢注等行为监管

近日,西安新闻广播《党风政风热线》节目围绕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快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加强“山寨”商标、商标抢注、非正常专利申请等行为监管”的话题展开。

邀请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一级调研员梁文革,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处处长崔燕,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促进处处长郭勇强,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综合执法支队六大队大队长张旭,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李铨做客直播间与大家交流。

去年8月以来,西安市相继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成为国字号知识产权“双示范”城市,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一级调研员梁文革介绍,在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下,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紧扣“引领陕西、示范西北”的发展定位,围绕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这一中心工作,按照“两侧着手、三方联动、四层发力”的总体思路,持续挖掘创新价值、聚集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生态,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与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的“西安模式”。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西安排名第19位,位列中国上榜集群第7位。全市知识产权事业呈现出全民参与、积厚成势、动能强劲、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西北地区龙头城市和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正处于战略机遇的叠加期、政策利好的释放期、综合实力的提升期,长期积累的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优势将会持续迸发,打造国字号知识产权“双示范”城市,是我市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一次全新开局,作为职能部门,我们将紧扣“双示范”建设目标,按照从供给、需求“两侧着手”,强化高校院所、企业、服务机构“三方联动”,推动产业、技术、金融、保护“四层发力”的工作思路,聚力全方位挖潜、全要素支撑、全链条保护和全过程服务,推进示范城市建设向纵深发展,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

1月3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确定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地区)的通知》,西安市被确定为第二批15个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之一,是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城市。至此,我市已形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和保护区示范的国家级知识产权“双示范”格局。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处处长崔燕介绍,近年来,西安市按照“建体系、强机制、严治理、优服务”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此次获批示范城市,标志着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迈上新的台阶。示范期间,我市将全面落实示范区建设要求,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西部示范知识产权强省推进大会工作部署,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保护新路径,不断开创知识产权保护新局面,以高标准建设成效,促进产业提级、创新提能、环境提优。所谓“山寨”商标就是模仿已经取得商标专用权的注册商标,尤其是高知名度商标,实质是商标侵权行为的一种,俗称“傍名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比如:“泸州老窖”与“卢渊老窖”,“银桥”与“银娇”,“白猫”与“日猫”等等。商标抢注是一种不正当的商业行为,尤其是“恶意商标抢注”申请人是把他人已经使用的商标作为自己的商标提出申请,这种行为的本身,就已经侵占了他人的劳动成果,其法律后果包括驳回申请、不予注册或已经抢注成功的商标注册被宣告无效等。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对商标的保护,及时进行注册和多类别注册进行源头保护。比如,近年来查处的“火神山”“雷神山”“文亮先知”等商标抢注案件,还有抢注奥运会全运会冠军姓名的,如“杨倩”“全红婵”商标抢注案件,此类商标注册或者使用,易造成重大的社会不良影响,我们市场监管部门都依法给予严厉查处。

西安是我国五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同时也是国家第四个“双中心”城市,可以说,我们拥有知识产权创造和创新发展的丰沃土壤,据统计,目前西安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累计已经突破9.2万件,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促进处处长郭勇强介绍,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从供给、需求、对接、要素四个纬度发力,来推动技术端与市场端精准匹配,供给侧与需求侧无缝对接,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在专利供给侧方面,高校作为原始创新的策源地,是知识产权创造的主力军,我们将加大对高校院所的支持力度,梳理盘活存量专利,做优增量专利,分层构建可转化专利资源库;同时,鼓励校企联合共建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开展订单式研发和投放式创新,建立以产业化前景分析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机制,让专利从“书架”走上“货架”。

在专利需求侧方面,专利要转化为看的见、摸得着的产品,这样才能实现专利价值的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生产线就是专利落地生根所必须的土壤,我们将积极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新建一批“秦创原IP示范园区”,建立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通过这些措施,让企业有能力、有实力去吸纳高校院所的专利技术,同时,鼓励企业对吸纳的专利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应用,反哺企业做强做大。

在转化对接路径方面。我们致力于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专利转化运用体系,在强化对服务机构的政策扶持、规范管理和品牌打造的基础上,重点支持市场化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设,构建专利供需资源库,同时,我们将开展常态化、品牌化、多样化的技术路演和供需对接活动,搭桥引线当好“转化红娘”。

在人才、金融等转化要素方面。良好的专利运营转化生态离不开人才、金融等关键要素,我们将依托人才招引的相关支持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引进和培养专利运营高层次人才,支持重点高校开展专利运营和投资经营等学历教育,定向培育产业专利运营技术经理人;同时,稳妥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持续推广“无形资产质押贷”等专利质押融资模式,引入金融活水,为科创企业纾解融资难题。

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综合执法支队六大队大队长张旭介绍,2023年,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支队印发了《西安市2023年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年度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方案》,同时结合省局《2023年商标代理行业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坚持问题导向,从严厉查处商标侵权违法行为,假冒专利、专利侵权违法行为,地理标志侵权违法行为,特殊标志侵权违法行为,商标、专利申请环节违法行为,网络交易违法经营行为等六个方面进行部署安排。

目前,支队已同西安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定期开展联合执法,与西安发明协会、陕西省品牌建设中心(陕西好商标评审单位)、陕西省商标协会、陕西省地理标志协会建立联络机制,通过畅通信息、定期座谈、上门行政指导等方式,加强知识产权中介机构执法和监管。

我们围绕重要时间、重要商品、重点市场定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2023年,开展专项执法检查23次,其中、联合公安机关联合检查3次,办理知识产权类案件46件,非正常商标申请2件,假冒专利1件,行刑衔接案件3件;查扣侵权白酒677瓶,汽车配件2000余件,机油524瓶,日化产品600余件;清理规范用“茅台”“华为”等驰名商标作为门头字号的行为,查处侵权市场主体35个。同时,我们完成总局、省局交办案件线索7件,协查省局交办非正常专利申请案件线索128条。

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李铨介绍,为推进我市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工作,中心始终以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建设工作为引领,积极开展项目调研、企业引导、成果宣传运用等工作,联动多方资源为需求企业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专利导航、预警分析报告等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服务,达到发挥专利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作用,提高创新效率、节约创新成本、加强专利保护,加快企业创新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助力我市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以及重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中心还助力推动西安本土“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去”的相关工作,为区县和企业开展地理标志涉外宣传工作。2023年12月,中心联合蓝田县市场监管局发布《美域蓝田 绿色发展》英文版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宣传册。这是知识产权转移转化运用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进程的有效实践,更是中心为强化地理标志培育、保护和运用,扎实推进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