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021年市场监管工作总结的报告

2021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及总局和省局工作安排,聚焦全市十项重点工作和十四运会服务保障任务,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力以赴抓监管、保安全、严执法、强质量、提效能,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市成功摘掉了“全国整治聚集式传销重点城市”的帽子;优化营商环境知识产权指标进入全国前十。我局被评为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党委被评为全国“小个专”党建工作表现突出集体;12315指挥中心被评为第十届“西安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一、2021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重点工作

一是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市局党委始终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制度”,通过领导讲与专家讲相结合、集中学与个人学相结合、线下学与线上学相结合、理论学与实践学相结合等方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共组织党委会专题学习13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5次,举办处以上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3期,讲授专题党课3次,开展专题研讨5次,专家辅导宣讲3次,做到各级党组织书记全覆盖。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深入开展“铁拳”执法行动,认真开展粮食市场秩序、“护苗助老”等专项整治,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立案1702件,结案1522件,罚没5611.01万元,其中民生领域案件932件,罚没1972.14万元,受到总局甘霖副局长高度评价。坚持把中央巡视反馈整改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扎实开展清理规范转供电加价专项行动。截至10月底,共摸排出转供电主体3348户,清理转供电主体2363户,为153305个终端用户清退多收电费25028.9879万元,立案95件,结案40件,罚没521.33万元。

二是坚持把服务十四运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持续提升市场监管综合保障能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把“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作为最重大的政治责任、最重要的政治任务,认真履行十四运会执委会食品安全保障部牵头职责和部门保障职责,凝聚一流保障合力、强化一流保障支撑、夯实一流保障基础、提供一流保障服务,举全局之力、集全局之智,全行业强化整治、全领域严格执法、全链条筑牢防线、全方位宣传动员,实现了工作责任“零缺位”、 风险隐患“零漏洞”、市场保障“零差错”,确保了赛会期间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零发生”、食源性兴奋剂事件“零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零发生”,圆满完成了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各项保障任务。累计出动市场监管人员11372人次,培训监管保障人员2.5万余人次,高质量完成了72个比赛项目(含测试赛)、火炬传递、开闭幕式、贵宾接待、封闭点位等保障任务,确保了3630余餐次、206.44万人次安全用餐。在全市5337家零售药店对含兴奋剂类药品实行“一贴二查三建立”(所有含兴奋剂的药品必须贴“运动员慎用”标签,所有含兴奋剂的药品必须有供货方资质及票据,所有药店必须建立含兴奋剂药品的专柜和目录,对含兴奋剂的药品安全设施全程监控。)监管措施,严防药源性兴奋剂发生。加强对涉赛事45152台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委托第三方抽检特种设备7721台件。建立十四运会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发布果蔬、粮油、茶饮等15大类77类食品供给各个环节555项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为十四届全运会、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的顺利举办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三是坚持把常态化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持续深入推广“陕冷链”系统。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持续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坚决做到“三个一切”“五个所有”。全面推广“陕冷链”系统,对所有冷链食品坚决执行“一批一码、一码到底”,累计检测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环境26.62万个样本,录入陕冷链数据21754条,占全省76.87%。严格按照“四个必须、一个一律”要求(出入库每批必检、从业人员每周必检、经营环境每周必检、进入我市的凡进必报;对没有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和追溯信息的,一律不得销售),坚持人物同防、闭环管理,督促冷链仓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确保进口冷链食品“三专三严格”(专班管理、专区存放、专道出入,严格一库一清单、严格制度公示、严格每日报告出入库动态)。同时,全面落实“应检尽检”要求,对从业人员开展定期核酸检测,筑牢进口冷链食品安全防线。累计对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保障的工作人员、市场监管系统一线工作人员、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进口冷链食品加工等重点人群开展核酸检测59.348万人次。加强零售药店“四类药品”监管,督促医药零售企业严格“实名登记”制度。强化“非冷链货物”抽查,降低外部输入风险。

四是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市深入推广“一网服务、一窗通办、一次收集、一日办结”标准化服务,全市实现企业开办三小时办结,我市“企业开办”工作经验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加速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推动市政府出台《西安市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贯彻落实方案》,7月1日全市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以来,共办理涉企经营许可改革事项11108件。拓展跨省通办、跨区通办领域,实现全市“跨区通办”区县全覆盖,商事登记省内“跨市通办”,沿黄流域省会城市全类型商事登记“跨省通办”。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市累计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641352户,同比增长13.98%。今年以来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31155户,同比增长34.3%。

五是坚持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第一责任,持续维护市场安全。持续深入开展“四个安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扎实做好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复审工作,实现全市63583户持证餐饮单位“明厨亮灶”全覆盖,创建市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58家、区县级示范单位756家;市县两级完成食品监督抽检24648批次,完成快检抽检115066批次。深入推进“药品安全放心工程”,检查新冠疫苗接种点402家次,覆盖率达85%;检查疾控中心16家次,覆盖率100%;检查试剂经营公司10家。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问题隐患综合治理,排查特种设备相关单位、企业7490家、设备46329台件,整改特种设备安全隐患292项,整改率100%。处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1683386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002.76万元,按时初查率、投诉按时办结率和举报按时核查率三项指标均达到99%以上,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理12345市民热线工单24623件。

六是坚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持续深化“创新引领”。扎实推进西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和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成功举办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知识产权论坛,聚焦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培育13个专利密集型产业、300多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重点支持西安邮电、西北大学等6所高校开展知识产权综合创新改革试点工作,探索高校专利技术转移转化运营模式。探索知识产权资产运营,重点支持30家科创板拟上市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合法化审查,助力企业上市融资。融入“秦创原”创新体系建设,上线运营“西安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与14所高校、103家服务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推进知识产权特派员定向服务,选派100余名公益特派员服务企业247家,企业平均满意度达85%以上。截至目前,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44.8件,居副省级城市前列。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战略,我市5家(全国共100家、全省6家)组织获得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4家(全省共6家)组织获评第九届陕西质量奖,7家(全省共10家)组织获得提名奖,获奖数量创历年新高。目前,我市已拥有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2个(全省13个);陕西质量奖及提名奖39个,其中陕西质量奖23个(占全省的70%);西安市质量奖及提名奖32个,质量奖创建领跑全省。组织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专项提升”行动,我市对标达标技术方案数量位列全国200多个参与城市第一、发布对标结果数量位列第二。

七是坚持把维护公平竞争作为重要责任,持续强化市场监管执法。扎实推进全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依托省平台完成随机抽查6651批次,公示检查主体797461户。通过市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公示行政许可77704条、行政处罚268条。全市企业累计列入经营异常名录62308户、73019条;通过系统自动拦截失信被执行人2935人次。持续保持打击传销高压态势,共出动执法人员8700余人次,开展排查活动1500余次,捣毁传销窝点112个,我市实现“全国传销重点整治城市”“摘帽”目标。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牵头做好全市公平竞争审查评估工作。严厉查处侵权假冒行为,开展专项执法行动461次,立案281件,办结258件,罚没376.16万元,集中销毁侵权、假冒伪劣物资11大类35个品种,约50吨,货值600余万元。

(二)亮点工作

一是高质量完成十四运会服务保障任务。聚焦“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的总目标,举全局之力,全行业强化整治、全领域严格执法、全链条筑牢防线、全方位宣传动员,确保工作责任“零缺位”、风险隐患“零漏洞”、市场保障“零差错”,实现了赛会期间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零发生”、食源性兴奋剂事件“零发生”和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零发生”,确保了3630余餐次、206.44万人次安全用餐。

二是严守疫情防控市场关口。持续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牢牢守住市场监管关口,强化进口冷链食品防控,累计检测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环境2 6.62万个样本,录入“陕冷链”数据21754条,占全省76.87%。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新成效。我市“企业开办”工作经验作为全省唯一推荐案例,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优化营商环境知识产权指标在全国80个城市中排名第9,是全国最优表现城市之一。

四是打击传销工作取得新成效。持续保持打击传销高压态势,共出动执法人员8700余人次,捣毁传销窝点112个,我市成功摘掉了“全国整治聚集式传销重点城市”的帽子。

五是非公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按照“四个一”标准核实企业61884户,建立党组织1845户,选派党建指导员65名,实行党建指导员工作实绩月报告和任期考核制度,市局非公经济组织党委被国家总局评为全国“小个专”党建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六是“质量强市”建设取得新成效。我市5家组织获得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1家组织获评第九届陕西质量奖、提名奖,获奖数量创历年新高。目前,我市拥有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2个(全省13个);陕西质量奖及提名奖39个,其中陕西质量奖23个(占全省的70%),领跑全省。我市对标达标技术方案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发布对标结果数量位列全国第二。

七是“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取得新成效。“西安知识产权运营子基金”总规模达10.1亿元,重点投资光电芯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项目103项、投资总额9.68亿元,涉及知识产权项目80个,占比77.67%,培育高价值专利957件,项目回报达2.32倍,带动本地就业超过2000人。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44.8件,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八是综合执法取得新成效。共查办案件1702件,罚没款5611.01万元,占全省罚款额的61.84%。其中,查办了“某测控表公司未经许可生产压力管道组件案”“罗某某等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案”“学而思培训学校涉嫌反不正当竞争违法案”等一批全国、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典型案例。

(三)中省表彰

一是2021年3月,西安市在陕西省2020年度市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中获评A级市并通报表扬;

二是2021年7月,西安市在陕西省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中被评为A级并通报表扬;

三是2021年5月,市市场监管局被陕西省扫黑除恶斗争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单位”。

(四)存在的不足

一是监管执法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当前,网络经济、共享经济、众创空间、线上线下互动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颠覆了以往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和消费模式,要求市场监管执法工作与时俱进,以智慧化、智能化为重点,不断提升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

二是监管执法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当前,市场监管干部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专业人才匮乏,与精准精细监管和大数据、网络化、专业化发展等高水平市场监管体系建设不相适应,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执法体制机制,优化市场监管执法队伍和资源保障。

三是基层监管执法力量有待加强。机构改革后,市场监管重心下移,基层监管任务更加繁重,普遍存在人员不足、经费短缺、装备落后等问题,一线监管执法力量急需加强。

二、2022年工作打算

2022年,我们将按照国家总局“五个环境”建设和“四个安全”职能要求,结合全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国际化大都市等中心工作,以“转作风、树形象、强监管、严执法、争一流”为指针,以“建一流班子,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为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发展活力。推进 “一业一证”和“证照联办”改革,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贯彻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升级改造网上登记平台,全面推进“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全城通办、跨省通办”。完善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打造“开办企业”全国标杆城市。探索推进“通用型”+“专业型”信用风险分类(分级)管理,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推动实现由被动监管向主动监管、由治标向治本、由事后治理向事前防范转变。

二是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水平。编制《西安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2021-2035年)》,推进高校院所知识产权创新试点,引导专利技术向我市中小企业转移转化。实施科创企业上市知识产权护航行动计划。依托秦创原创新资源,推进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保持副省级城市前列。积极承办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暨博览会。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协作机制,探索西安知识产权信用监管新模式。

三是全面加强安全风险防控,构建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全面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申报和管理工作,持续开展食品安全状况分析评价。组织开展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指导餐饮行业组织开展量化分级评定。开展药品网络销售专项整治,加强对疫情防控用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和个人防护等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监管,完成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保障任务。开展对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创新化妆品市场监管方式方法,打造行业“示范店”、“示范街区”。

四是推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推动质量多元共治。制定我市《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实施方案》,推进农业、先进制造业、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完善全市标准化工作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全市标准创新奖评比表彰活动。组织开展产业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试点,构建全市质量品牌发展体系。制定《西安市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2022版)》,开展重点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分类开展许可获证企业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

五是聚焦消费维权保护,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开展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培育认定,着力打造西安放心消费示范城市。及时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开展年度消费环境建设指数调研测评,为消费环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聚焦民生领域,强化对物业、教育、停车等行业价格收费监管检查,构建行业主管和市场监管联动机制。贯彻新修订的《公平竞争审查实施细则》,推进建立市级反不正当竞争联席会议机制,组织开展打击传销专项行动和重点地区集中整治。

六是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保证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对特种设备安全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严格监管,创新特种设备信息化智慧监管模式,开展多层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强化对特种设备重要数据的挖掘、分析与处理应用。

七是大力推进科技应用创新,全面提升智慧监管执法能力。围绕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质量“四个安全”要求,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打造集数据汇聚、业务融合、决策辅助、风险感知、效能评估等功能为一体的市场监管综合平台,提升“智慧监管”水平。

八是强化综合执法职能,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建立标准化市场监管执法体系,争取国家、省级行政执法标准化试点单位。积极推动市场监管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机结合,多维构建行刑衔接机制,实现衔接事项市场监管领域全覆盖。聚焦民生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铁拳”行动,从严查处一批市场监管领域大案要案。强化执法人员知识能力培训,打造“高、精、专”的专家型案审人才队伍,培养全能型执法人才。